5月23日、24日,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第十四至十六期學術沙龍順利開展,吸引衆多師生積極參與。
第十四期學術沙龍主題為我國近30億噸煤炭是如何通過鐵路運輸的?——煤炭鐵路物流布局解析,由劉淩雲博士主講。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在能源領域一直占比在60%以上。我國煤炭鐵路運輸基本格局是北煤南輸、西煤東運,依靠十大鐵路運煤專線,形成煤炭專用物流運輸網絡,以鐵路為主的煤炭運輸形成“公、鐵、水”聯運的綜合運輸大格局。在本期沙龍中,劉博士介紹了我國煤炭産能情況、國内煤炭鐵路運輸格局、我國五大億噸級煤炭運輸通道以及煤炭集團企業自由鐵路建設情況,并解答了我國特高壓輸電線路的不斷建設背景下運煤發電與高壓輸電哪個更經濟更高效的問題,值得大家研究思考。
第十五期學術沙龍主題為中國海外能源合作經驗、風險與挑戰,由李雪副教授主講。能源領域的海外投資與參與式國際合作項目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有利于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能源安全,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符合世界能源問題的轉向。在本期沙龍中,李教授以多案例、多視角就能源領域“一帶一路”海外合作的合作基礎、合作結構和布局、成功經驗以及随之而來的各類風險與挑戰展開基本探讨。聽衆可從中了解當下能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外合作的概括,思考在面臨風險和挑戰時應當采取的策略。
第十六期學術沙龍主題為基于雁型形态理論的戰後全球産業梯度轉移趨勢,由王柏荀博士主講。二戰後全球産業梯度呈現出從歐美、東亞、東南亞到南亞的趨勢,在本期沙龍中,王博士基于雁型形态理論,深度解析産業梯度轉移的根源、趨勢和現狀。他認為二戰後東亞經濟高速增長,尤其自1970s起,日本生産基地開始逐步向海外轉移,建立了“日本國内設計,海外生産基地制造”的産業模式,以此帶動了周邊地區國際貿易額迅速提升,東亞域内貨櫃運輸量随之快速增長。日本以“頭雁”的角色在戰後東亞經濟複興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角色。在拓展師生相關領域知識的同時,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與建議。
第十四期學術沙龍線上進行
第十五期學術沙龍線上進行
第十六期學術沙龍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