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期博士沙龍在國際樓310課室開展。本期沙龍由王柏荀博士主講,主題為:國史青銅一生相伴——青銅器大家陳佩芬先生,30餘名學生參加。
王博士介紹了青銅器的發展曆程。青銅器是中國在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與科技的代表,自商朝開始,青銅器文化走向發展的頂峰。商周時期,中國青銅工藝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思想的指導下,主要用于鑄造青銅禮器與兵器。相比其他文明古國,中國青銅工藝的發展水平高,展現出燦爛的異彩,在使用領域、工藝手法及其負載的精神文化方面均獨樹一幟,是人類最為優秀的文化遺産之一。
陳佩芬先生1935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52年始任職于上海博物館。曆任上海博物館征集編目組組長、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青銅研究部主任、上海博物館副館長、複旦大學文博學院兼任教授、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顧問、保利藝術博物館顧問、上海鐘鼎藝術品鑒定有限公司高級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唯一的女性。上海博物館所藏青銅器文物六千餘件,多從冶煉廠和廢銅倉庫中搶救而出,其中從廢銅中搶救出的青銅器達三萬多件(不包括古錢币),不乏夏代晚期和商代早、中期精品,其中許多由陳佩芬先生經手。她的著述以文獻資料與銘文相結合,資料翔實,立論準确,解讀了許多曆史疑案,填補了青銅器研究的空白,蜚聲國内外學術界,為我國青銅器的保護、鑒定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陳佩芬先生與青銅器相伴一生,為我國國史、文化和文博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王博士在本期沙龍中穿插講述了文物龍耳尊、編鐘、子仲姜盤、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銅器的故事,展示了大量的文物照片,以生動的講解方式回顧了陳佩芬先生的經曆與成就,拓展了同學們的知識面,同時為同學們以何種态度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第一期沙龍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