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黨群學工 - 黨建動态

黨建動态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入黨積極分子第二小組——紅色書籍閱讀分享會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分黨校2020年第一期入黨積極分子第二組于4月24日下午19點30分在線上與大家見面。本次會議由第二組組長梁嘉穎主持開場,同學們高昂的熱情,良好的讀書習慣,獨到的見解,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所想所感,所獲所得。

以下是同學們分享會上的分享:
  《保衛延安》是杜鵬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本書講述的是解放戰争時期的延安保衛戰。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中升起對解放軍肅然起敬的感覺。在1947年初,蔣介石調集重兵試圖進攻延安。面對國民黨重兵包圍, 敵我軍隊數量對比懸殊,黨中央做出放棄延安的決定,轉戰陝北,在運動戰中消滅胡匪。大敵當前,彭德懷主動請纓,挑起重任,從防禦轉入進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于我方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書中我認識了很多位英雄,他們用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質來為人民服務,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他們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品格和共産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鬥。他們将自己的所有貢獻給黨、貢獻給人民。他們放下自己擁有的和失去的,将自己的血液溶進中國的曆史裡,他們的革命精神早已定格為永恒,永駐人心。這本書裡描述的這種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令人感動的,更是必須弘揚和傳承的,而弘揚和傳承的責任就落到我們當代人身上,看完這本書我更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現在全球正處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我國從最早發現疫情到現在成功控制了疫情,正是因為湧現出了和保衛延安一樣的這種保衛人民安危的革命精神,湧現出了許多為人民負重逆行的英雄。
 通過閱讀這部作品,我認識到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對我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性。那個時候是這樣,現在我們有了更好的生活,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對我們來說就更不能抛棄了,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我們現在雖然生活幸福,但是現在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就業壓力等一系列的壓力也正在向我們襲來,如果我們不懂得艱苦奮鬥,一味隻是享樂主義,不為自己創造條件鍛煉自己,那麼等待我們的就不會再是幸福了,而是真正的艱苦。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一輩,我們要好好利珍惜學習和工作的機會,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努力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不久的将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建設獻出自己的力量。
——梁嘉穎
 今晚分享的紅色書籍是《青春之歌》,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從一個個人主義、民主主義、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改造和成長為一個共産主義戰士,小說着力叙述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成長史”。《青春之歌》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小說,作者為美好的愛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紗,将真切感人的愛情置于革命鬥争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敏感細膩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愛情生活。林道靜的生命曆程演繹着五四以來時代女性相似的命運和追求:林道靜受過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啟蒙,這使她不再認同傳統中國女性在父權制下屈從、依附的地位和無奈的曆史宿命,而有了對個人自由和理想的向往與追求。
——李毛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一部自傳性質的作品,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的寫照。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書中主人公保爾的原型,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行動的人,但是嚴重傷病迫使他借助文學來回顧和反思自己的一生。主人公保爾·柯察金,12歲時因為惡作劇被神父從學校開除,後來就在車站做苦工,在車站打工期間,保爾了解了最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這使得他逐漸成長為一個為革命戰士。在戰争中,他身負重傷,後來又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沒有放棄,将自己的經曆改寫成小說,燃燒了生命中最後的能量,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道路。      
 保爾的故事感動幾代人,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他永不言棄的精神。他在戰鬥中受重傷,癱瘓、失明,他都一直用堅毅的精神去克服了傷病帶來的巨大痛苦,貧窮、傷病、磨難都沒能擊垮他的意志,他将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      
 2. 他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保爾從小便具有反抗精神,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在工地上,他都沖在第一線,在真誠而執着地追求真理,為人民尋求一條嶄新的道路。      
總結感想:      
 “人應該抓緊每一分鐘,去做最充實的事。”      
——賴妍      
 主要内容是寫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個莽莽撞撞的毛頭小子,曆經千難萬險,為了國家,他的一隻眼睛在戰鬥中瞎了,中樞神經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到最後,他甚至兩腿癱瘓,雙目失明,左臂不聽使喚。即使如此,他身殘志堅,還是堅持工作,為布爾什維克黨和國家發光發熱。即使他隻能在家裡休養,他還是在寫書,希望能記錄自己的平生事迹,讓其他的黨員也像他一樣努力工作。他是一個偉大的布爾什維克黨員。文中的保爾·柯察金是一個愛國的、堅強的人。說他愛國,是因為他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說他堅強,是因為他在下肢癱瘓、左臂不聽使喚、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堅持工作。他認為,無論是什麼工作,隻要他還能做,他就一定要做。即使黨員都認為他應該休養,他也沒有放棄,在家裡寫書。他是多麼堅強!殘疾了,還要為國家發光發熱。想想現在的人吧,不說殘疾人,就算是健全人,遇到困難還是會氣餒,會放棄,何況是這麼大的困難呢。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傳,他隻是将自己的真實事迹記錄下來。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這種境遇裡,寫出了這樣一本幾十萬字的巨著!他那頑強,執着,刻苦奮進,不為命運所屈服的自我犧牲精神,以及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為之傾佩。因此,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堅強的精神,學習他那愛國的精神!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個剛毅堅強的革命戰士。      
——湯民傑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由奧特洛夫斯基在1927年所著,在新經濟政策的結束和斯大林政策經濟體制的确立,文藝界也要求建高度集中統一的局面的時代背景下完成的。主要講述了保爾從一個青年幾經磨難成長為無産階級革命戰士的過程。其中最喜歡的一段話便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臨終前他就可以自豪的說,我已經把自己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全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段話寫出了保爾的終身追求,也從側面描繪當時的社會環境,同時,我自身也由衷的感受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運。保爾永遠都是如此的堅強,即使被生活打壓,即使沒有被上帝偏愛,也樂觀的活着,在生命的最後,也要寄生于革命事業,回想自己,也終将會獻身于一項事業,需勇于奮鬥,才會在回首之時無怨無悔。      
——易冰慧      
 《把一切獻給黨》這本書講述的是普通工人吳運铎成長為無産階級優秀戰士的感人故事。它問世以來,不僅在我國多次再版,影響了幾代人,而且被譯成七種文字,在國外廣為流傳。這本書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國抗日戰争時期革命根據地兵工事業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吳運铎。      
 他出生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他的生命源于礦山,由于煤礦上有許多機器設備,他少年時便對機械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戰後的動蕩,工人武裝被鎮壓,父親失業,失學的吳運铎“當工人”的夢想也破滅了。還是年少的吳運铎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雖然仍在礦上,卻過着暗無天日的學徒生涯,沒有機會和條件學習與機器相關的知識,一切隻能靠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      
 在經曆家庭變故、父親病逝、抗日戰争爆發之後,吳運铎進一步意識到了革命是惟一的出路,于是毅然參加了新四軍。作為機械工人,他被分到兵工廠工作,從此開始了與槍炮制造緊密相連的一生。當時人民軍隊的兵工設備簡陋,加上缺乏經驗,生産的危險常常不亞于作戰前線。吳運铎參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檢修土槍實彈射擊時,土造槍管突然爆炸,炸傷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後,他又三次負重傷,留下傷口100餘處,但都奇迹般地頑強活了過來,與死神擦肩而過。      
 1939年5月,吳運铎光榮地加入了共産黨,憑着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忠誠,雖然手足傷殘,仍奮鬥不息,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把一切獻給黨,不管是在戰争年代,還是在和平時代,都是一個真正的共産黨員的心聲!      
——蔣毅      
 這本書講述了習近平主席在梁家河知青時期的成長曆程和艱苦生活。是一本采訪實錄,内容豐富,文字樸實感人,很接地氣。從這本書中你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習近平主席,他是個熱愛讀書卻不死讀書的人;他是一個對人民群衆有情的人,尊重每一個人,所以村民1975年在他離開梁家河時都依依不舍;他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人,他說有錯大家指出來,他肯定改;如果說的沒錯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執行;他是一個知行合一,公平公正的人,習近平自己也說:“要當好一個村的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群衆最講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錢的事,你處理得不公,群衆也不答應;10塊錢的事,你處理得公道,群衆也不會有意見。無論大事還是小事,該咋辦就咋辦等等。            
 看完最大的感觸便是為我們中國有這麼一位主席而感到安心和驕傲,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一員,應該努力學習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林潔瑩            
 《鐵道遊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在抗日戰争中完成了一名從記者到作家的演變,此書在2019年入選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本書講述的是抗日戰争時期,魯南棗莊礦區以劉洪、王強為首的一批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不堪日寇的燒殺掠奪和蹂躏,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秘密地組成一支精悍的鐵道遊擊隊。            
 作品中,大隊長劉洪的原型是當時的洪振海和劉金山,另一位主人公王強的原型是王志勝。王志勝出生在鐵路工人家庭,15歲開始跑火車,做小本生意。從小和洪振海是好朋友,兩人自小練了一身“扒飛車”本領,在戰鬥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他們利用煤礦鐵路的掩護,在臨城、棗莊一帶的鐵路線上,搶奪敵人的武器、物資,破壞敵人的運輸交通。他們積極配合主力部隊的戰鬥,機智靈活地與日寇捉迷藏,充分利用熟悉的環境和鐵路作業、行車制度,讓敵軍火車相撞、脫軌,給當地的日寇和僞軍以沉重的打擊。            
 通過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英雄氣概和忘我的犧牲精神。看完這本紅色經典小說,讓我想起了中國抗日戰争的那段艱辛的曆史,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抛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一切的抗戰精神。            
 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歲月,我們應當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鬥碑,是共産黨人的精神之魂。            
——餘清清            

 會議最後,組長梁嘉穎和大家總結了這次讀書會的書籍以及大家的表現。希望通過這次讀書會的交流能讓入黨積極分子的各位都在書中學習到各位黨員前輩的優良品質與可貴精神,為實現我們的理想和追求不懈奮鬥!